*新的调查显示,与发达国家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相比较,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数以人源性因素为主,68.2%的食品安全事件缘于“明知故犯”。
近七成食品安全事件缘于明知故犯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与江南大**合举办“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3)新闻发布会”。《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研究认为,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生物性因素,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数以人源性因素为主。这充分说明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明知故犯”是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而人源性为主要特征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在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农产品(000061,股吧)初级生产、农产品初级加工、食品深加工、食品流通、销售、餐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此外,食品深加工是危害*大的环节。
建议重视食品安全网络舆情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通过对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进行研究与整理。在98个食品安全主要热点网络舆情中,热度超过50万个及以上的有7个,分别是白酒塑化剂、45天速成鸡、果冻老酸奶由明胶制作、湖南黄金大米、白菜上喷甲醛、毒猪肉、变质动物内脏制售地沟油等。也就说这7个舆情成为2012年度*受网民关注的超热度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江南大学洪巍副教授指出,“瘦肉精”、“黄浦江死猪”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强烈关注,由此激发了巨大的网络声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悲观、无奈、恐慌,或许是当下人们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所持有的某种心态。事实上,任何国家、任何地点,食品安全零风险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处于转型中的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报告中提到,上述7个舆情成为2012年网民*关注的食品安全网络舆**件绝非偶然,一方面,它们大多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鸡肉、大米、白菜、猪肉、食用油等,是一日三餐中的必需品,因而会引起大部分公众的共鸣与恐慌;另一方面,上述舆**件大多数由人源性因素所引发,即由于造假、非法添加、加工不当、不当添加、无证生产加工等人为性因素所引发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因而更容易激发公众的愤怒情绪。
报告建议,对于受众范围广且较为敏感的食品安全网络舆**件,政府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选择合适的监管时机,将舆**件的负面效应降到*低,同时努力发挥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方面的积极作用。